1 如何保护乳牙
看着宝宝萌发出第一颗珍珠样的小乳牙,在喜悦的同时,您是否会有这样的困惑——还没长牙的宝宝需要刷牙吗?刚刚长出牙齿的宝宝又该怎样刷牙呢?孩子的口腔如此娇嫩,家长该怎样为其护理呢?
宝宝从出生到四岁前,刷牙分为三个阶段。
- 第一阶段:出生到长牙前。家长可以用温开水给宝宝漱口,或者用手指替宝宝清洁口腔。具体方法是:将宝宝抱入怀中,一只手固定孩子的头部,另一只手用蘸过温开水的纱布为其清洁牙齿。这样不仅可以按摩牙龈,还能帮助宝宝缓解长牙带来的不适。
- 第二阶段:第一颗牙萌出后(宝宝6-8个月时)到乳牙全部长出前。这一阶段,家长可选用婴儿指套牙刷为其刷牙,无需用牙膏。“只要认真清洗,即使不用牙膏,也能很好地清洁牙齿”。具体方法是: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头部,另一只手拿牙刷,蘸温开水为孩子刷牙。科学的顺序是:将牙刷的刷毛放在靠近牙龈的部位,与牙面倾斜呈45度角。顺着牙缝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竖刷,刷完外侧面还应刷内侧面和后牙的咬合面。每个牙面要刷15—20次。
- 第三阶段:所有牙齿长出后到宝宝四岁前。这期间就要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刷牙习惯。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吞咽,很多宝宝会将牙膏吃进肚子里,家长应选用可吞咽的儿童型牙膏。切记,不能选择含氟牙膏,很多幼儿患氟牙症都是由于误咽含氟牙膏引起的。氟的摄入量超标,还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。这一阶段具体的刷牙方法是:将牙膏挤到牙刷上(黄豆粒大小),按第二阶段介绍的方法,每次刷牙至少3分钟,刷完后用清水将牙膏漱出。若有没刷干净的地方,家长可用蘸过清水的棉签为其擦拭。
最后,宝宝应养成每日早晚刷牙,饭后漱口的习惯。如果做到每日早、中、晚三次刷牙则更为理想。四岁以后的儿童可以选用含氟量较低的儿童牙膏。
2 防护性治疗
2.1 涂氟
宝宝出牙后要3~6个月进行一次氟保护,就是用氟来保护孩子们的牙齿,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层,以起到防止蛀牙的作用。
注意泡沫涂氟的方式需要宝宝能够控制吞咽后才能进行,大概3岁左右;而氟保护漆的涂氟方式安全性高,宝宝出牙就可以进行;
使用氟保护漆的方式涂氟后,需要宝宝张口呼吸1分钟,45分钟内不漱口、不喝水、不进食;
过程:彻底清洁牙面---在牙面涂布氟化泡沫,或者氟保护剂。
2.2 窝沟封闭
2~3岁萌出的8颗乳磨牙(用到近12岁)和6岁左右萌出的六龄齿(第一颗恒牙),待牙面露出后,需要做窝沟封闭,封闭牙面上的窝沟点隙,令牙齿表面光滑,不易存积脏东西,减少长蛀牙的可能性。
过程:清洁牙面---酸处理牙面---涂布窝沟封闭剂---光照---抛光。
2.3 矫正
随着技术的发展,宝宝在6岁后就可以矫正了,需要矫正的孩子们就要尽快开始矫正啦。您的孩子需要矫正吗?这要矫正医生检查过才能确定。
提示:反合(地包天)可能需要尽早矫正,因此如果发现孩子地包天,一定要尽早就诊,以免影响骨头发育,影响面型美观。
2.4 定期口腔护理
每半年检查牙齿,必要时洗牙或者拍片。
3 就诊误区
- 1、没事不用去牙科医院
专家指出,医院除了提供治疗,还能提供牙齿保健的方法和建议,以及宝宝定期牙齿护理的服务,花点小钱做日常预防检测,总比出了问题花大价钱划算。
建议:宝宝一岁以内,家长就应该带宝宝到医院做检查、咨询,并建立长期的牙齿跟踪服务关系。
- 2、暗示看牙医是痛苦的
不少家长自己心里就想着看牙医是痛苦的经历,于是把这种想法传给孩子,让孩子患上“牙科畏惧症”。
建议:家长完全可以放手交给医生处理,专业的儿童口腔科医生会用积极心理暗示引导孩子配合治疗。
- 3、看牙先治最烂的
不少家长认为,为了带孩子来看牙,自己好不容易请了假,花了钱当然希望一次过补好孩子所有烂牙,即便不能一次完成,也要优先补最烂的牙。
建议:如果孩子有多颗烂牙,第一次应补烂得最轻的,最后到最烂的,让孩子有一个愉快的看牙经历。
- 4、乳牙坏了也不治
不少家长认为反正孩子都要换牙,乳牙坏了就坏了,也不用治。医生提醒,两牙之间的隐匿位置发生龋坏,连牙科医生都不能凭肉眼看清,需到医院接受检查,真实的龋坏往往比看到的多。乳牙龋坏引起口腔微环境变坏,会影响乳恒牙替换,甚至会影响恒牙的发育。
4 可能出现的问题
4.1 龋齿(虫牙)
牙面上发黄发黑,或者有小缺损。
龋齿不深的话,补牙就可以,如果伤及神经,就需要神经治疗了。有的家长问,乳牙也需要治疗吗?当然!
恒牙牙胚位于乳牙牙根位置,如果不及时治疗乳牙,炎症发展到乳牙的根方,就会影响恒牙牙胚的发育了,为了恒牙的健康,和恒牙正常的萌出,必须尽早治疗乳牙!
生活中出现龋齿的因素:
- 1、一岁宝宝夜间喂奶
一些家长为了安抚较大的孩子,喜欢在夜间睡觉前或者睡觉期间给宝宝喂奶,宝宝常常养成含着奶嘴睡觉的习惯,大人一般很难为他清洗牙齿,这样容易引起宝宝患有一种龋坏———奶瓶龋。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赵玮博士说,夜间睡觉时宝宝唾液分泌减少,这时喂奶会明显增加宝宝患龋的几率。
建议:如果宝宝一岁的时候可以在晚上安静地睡10个小时,那么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而言中途就不需要喂奶了。
- 2、两岁后还用奶瓶喝奶
宝宝长大了,可还是对奶嘴有依赖,每次喝奶都要用奶瓶,家长听之任之。
建议:宝宝2岁后改用杯子吃奶,用勺子喂奶,宝宝很快就能戒掉用奶嘴的习惯。
- 3、喂奶之后不喝水
家长以为宝宝没有长出牙齿,或者牙齿没有长全就不用刷"牙",喂奶后也不用清水给宝宝漱口,这是不对的。不清洁口腔会有细菌,宝宝的口腔微环境不良可不是口臭那么简单,它还可以让宝宝的乳牙长不好。
建议:宝宝2岁后改用杯子吃奶,用勺子喂奶,宝宝很快就能戒掉用奶嘴的习惯。
- 4、躺着喝奶
让宝宝躺着喝奶看似没什么大害,宝宝也舒服,但是宝宝会睡着,一旦睡着唾液分泌就减少,患龋齿的风险就提高。如果长期使用奶嘴,还可能让宝宝出现上下齿反合,就是俗话说的“地包天”。
建议:宝宝躺着吃奶的坏习惯源于家长不良喂奶习惯,喂奶尽量让宝宝坐着或站着喝。
- 5、奖励吃糖
奖励孩子吃糖是家长最常用的伎俩,殊不知这样也有问题。这会给宝宝带来不良的心理暗示,觉得糖是好东西,不知不觉糖就吃多了。
建议:改用口头表扬、小红花等其他奖励方式,另外最好不要让宝宝喝饮料,凉茶里少放糖。如果宝宝吃糖了,也要马上用清水漱口。
- 6、只给宝宝吃精细的食物
怕宝宝咬坏牙齿,不少家长不给宝宝吃粗粮、啃甘蔗,所有蔬菜、水果、肉类都剁碎了或切成片给宝宝吃。专家说,正常的咀嚼功能下,宝宝的牙齿是咬不坏的,缺少锻炼,咀嚼功能不良,就会影响孩子牙齿发育,有可能导致换牙时乳牙不能正常脱落。
建议:孩子小的时候,可以用乳胶棒、磨牙饼干等锻炼牙力。长出两三颗牙齿的时候,可以让宝宝尝试啃苹果,吃蔬菜。每天不用刻意锻炼太多,只要有让孩子适当咬合的意识,长期下来宝宝的牙齿就能得到锻炼。
- 7、嚼口香糖当刷牙
不少家长以为嚼口香糖有清洁牙齿的作用,还能促进面部骨骼发育,于是就让宝宝吃口香糖以代替刷牙。专家指出,一些商家夸大了口香糖的作用,口香糖对促进面部骨骼发育的作用不是特别大,而且不具备彻底清洁牙齿的作用。
建议:太小的孩子当然不能吃口香糖,一旦发生吞咽甚至会诱发窒息的危险。而较大一点的孩子,专家也不提倡吃,更不能代替正规的刷牙。
4.2 瘘管
乳牙牙根处的“肉包”,见到类似的肉包,就意味着乳牙的牙神经已经被感染了。这时必须进行神经治疗(根管治疗)。
4.3 乳牙早失
恒牙还未长出,乳牙已经脱落。
需要尽早为乳牙制作缺牙保持器,以保持住乳牙的间隙,这样恒牙才能从正常位置萌出,否则缺牙前后的牙齿向缺牙的地方挤过来,令恒牙无法从正常位置萌出,很可能造成牙齿错位,牙齿就不整齐不漂亮啦!
4.4 乳牙滞留
恒牙已萌出,乳牙未脱落。
恒牙一旦萌出,就需要尽早将乳牙拔除,只有尽早拔牙,才可能令恒牙回到正确的位置,拔晚了,同样会造成牙齿不整齐。
4.5 钙化不良
表现:牙齿表面脱落,泛黄。
预防和治疗:为使牙齿发育期有良好的钙化,宝宝应该增强体质,预防疾病,适时适量补充营养物质,尤其是含钙及维生素D、A的物质。可以适当多吃一些骨头汤、牛奶、鸡蛋、豆类、新鲜蔬菜等等,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,促进牙齿钙化。
4.6 门牙受伤
表现:门牙呈灰黑色。
原因:门牙受到碰击、创伤性咬合等导致牙髓坏死。
预防和治疗:必须尽早进行牙髓治疗,必要的配合漂白后进行修补。黑牙根是牙垢,是由于牙石堆积造成的。这些黑色物及牙垢、牙石应定期清除,最少一年 一次清除干净,以免剌激牙龈引起炎症及出血,或引起龋齿。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为宝宝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,不让宝宝的牙齿受伤。